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      吉县地处黄河中游,位于山西西南边隅,吕梁山南端,东以石头山、金岗岭、姑射山为界与蒲县、尧都区、乡宁接壤,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相望,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昌宁镇相接,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相临。总面积1777.26平方公里,吉县辖3个镇、5个乡:吉昌镇、屯里镇、壶口镇、车城乡、文城乡、东城乡、柏山寺乡、中垛乡。79个行政村,567个自然村,10.45万人。境内三面环山,一面滨水,海拔最高1820.5米,最低393.4米,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。境内气候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日照时数2538小时,大于10℃的有效积温 3361.5℃。无霜期年平均172天,年均气温10.2℃,年均日较差11.5℃,年均降水522 .8毫米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。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。
邮编:042200。代码:141028。区号:0357。拼音:Ji Xian。
吉县土地资源丰富,共有可利用土地面积227.67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39.4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26.7万亩,粮食总产量达到5万吨。林地195万亩,森林覆盖率45%,天然牧坡牧草和人工草地26.76万亩。吉县煤炭资源丰富,已探明储量238平方公里、10亿多吨,极具开采价值。
吉县历史悠久,2600多年前即有建制,古称吉州,民国元年改称吉县。吉县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风光旖旎,名胜颇多。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黄河壶口瀑布、壶口国家地质公园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管头山红叶、“人根之祖、出于吉州”的人祖山伏羲皇帝正庙、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省政府、第二区长官司令旧址克难坡以及柿子滩遗址等风景名胜,皆与吉县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相交相融。
吉县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,山大谷深,塬岭相连,峰峦重叠,沟壑纵横,是个山地丘陵区。主要山峰,东有石头山、小南山、高祖山、管头山等,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。位于县西侧的黄河,流经晋陕峡谷,境内有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我国第二大瀑布——壶口瀑布,滔滔黄水在这里敛水成束,流水直泻,景色非常壮观。

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,西周称翟城,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。春秋时为晋之屈邑,又称北屈,城址 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。战国时属魏之屈邑。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。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 称。王莽始建国元年(9)改北屈称朕北。东汉时复置北屈县,隶河东郡。三国时期属魏,称平阳郡北屈 县。五代十国时为河东道慈州治,辖3县。北宋时,为河东路慈州下团练,辖吉乡、文城、乡宁3县。金 天德三年(1151),废慈州称耿州,置文城郡军。明昌元年(1190)改耿州称吉州,辖吉乡、乡宁2县。元 大德九年(1305)改平阳路为晋宁路,吉州隶之。明朝期间为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吉州,辖乡宁1县。清壅 正二年(1724)升直隶州,辖蒲县、乡宁2县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)划乡宁县为平阳府,降吉州为散州。 民国元年(1912)废州称吉县。1947年10月吉县解放,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。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 南专区。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。1949年10月,划归山西晋南专区。1958年并入乡宁县,降县城 为镇。1961年7月,复置吉县。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至今。

吉县属暖温带大陆气候,春季干旱多风,十年九春旱;夏季气温较高,降雨集中,多有伏旱;秋季多连阴雨,冬季寒冷干燥。